查看原文
其他

大突破!华师首次捧杯!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11-12

12月9日

经过多轮角逐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

华师团队实现历史大突破

荣获1金2银5铜

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

 


12月9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颁奖活动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我校8个参赛项目共夺得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再创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最佳成绩。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原“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于1999年联合发起,已经成为国内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引导和激励一批批的青年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

 

本届大赛充分发挥互联网扁平化优势,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全国赛和8项系列活动,超过600万人次在线参与,共有1400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经过复审,共有432件作品进入终审答辩,终审答辩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举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获奖的8支优秀团队吧

 

  金奖  


紫荆陪伴

——教育帮扶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的领航者

 


团队负责人:李斯棋

项目成员:何智升、张润生、邓文杰、赖汉梅、丁泽淮、陈佩静、林思佟、韩美茵、刘良鑫

指导老师:吴蓉、张思慧

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旨在通过云端力量,开展一对一云支教、一对多云课堂和课外成长陪伴营,给予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高质量的陪伴。项目应用云端手机直播等先进技术,搭建孩子连接社会的桥梁,实现陪伴者、父母、朋辈的深度陪伴,努力让陪伴更完整。两年来,本项目已培育了1000余名陪伴者,超过24000名学生从中受益,服务覆盖广东、广西、湖北、贵州、西藏等地。陪伴服务满意度高,学生孤独感明显下降,学习积极性有显著提升。项目先后受到新华社、团中央、学习强国等50家媒体过百万的关注与报道。

 

  银奖  


NOEM科技

——高性能、可再生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先行者

 


团队负责人:伍业辉

项目成员:巫艺文、吴楚红、钟子婷、林耿忠、何倩文、李钰琪、梁怡珊、李卓羲、吴锦鸿

指导老师:曾荣华、卜姝华

学院:化学学院

项目介绍: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各类金属氧化物”因其分子量较大,不能满足大规模能源系统的比容量、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为改变使用锂离子电池无机正极材料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发挥有机电极材料比容量高、成本低、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优势,项目旨在发展更为绿色、环保、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并推进其产业化的发展。


华智光信

——信能共传的微结构光纤领导者

 


团队负责人:李佳隆

项目成员:李波瑶、李香卓、张傲岩、孔昱、郑心怡、张艺凡、赵逸飞、崔明杰、陆佩仪

指导老师:周桂耀、侯峙云、赵楠

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项目介绍:传统的信息能量传输性能受传统光纤结构及掺杂浓度等固有条件限制,存在明显的通信和传能弊端。华智光信立足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旨在解决5G通信基站的远端信息传递和能源供应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灵活的结构设计以微结构光纤来实现信能共传的概念,同时研发了多款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信能共传需求的微结构光纤产品。团队制备的光纤多次在国内外展示中获得非常好的反响。


  铜奖  


华研科显

——全自动在线定量FRET成像分析仪开创者

 


团队负责人:王正印

项目成员:武戈、刘智、涂壮、麦子昊、孙晗、罗泽伟、张程程、刘翔宇、刘静远

指导老师:陈同生、徐向龙、侯永雄

学院: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项目介绍:21 世纪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大健康产业中健康“医治”的基础。华研科显团队研发的全自动在线定量FRET成像分析仪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量FRET检测分析仪,填补了国际国内没有专业活细胞FRET定量检测仪器的空白,将促进FRET技术的广泛应用,使FRET技术成为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疾病早期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测立方

——大数据智能心理测评服务领导者

 


团队负责人:肖琦凯

项目成员:靳佩佩、李嘉敏、卢灿杰、王韫韵、林伟鸿、潘可淇、伊甫提哈尔•萨塔尔

指导老师:叶苑秀、莫雷、张思慧

学院:心理学院

项目介绍:测立方项目是一个大数据智能心理测评服务平台,依托全国心理学 A+学科的科研优势,创新性地将实验心理学技术范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解决心理测评行业需求对焦模糊、科学性不强、指导功能弱等问题,以此突破心理测评服务社会的瓶颈。项目已在垂直领域开发出智能化程度高、架构性先进的产品开发与配置系统,为 C 端用户提供标准化、轻量化的心理服务,引导用户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心云守望

——学生心理健康的智能护航系统

 


团队负责人:李俊男

项目成员:刘思睿、刘昇滢、张丹、徐慧玲、郭铮淳、林晓锋、龚雅云、冯洁文、程慧慧

指导老师:唐小煜、苏斌原

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开发并销售基于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的心理测评与预警系统, 旨在辅助高校圈定心理重点关注学生,实现预警功能。本项目以高校综合服务平台和心理咨询中心数据为基础,综合使用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及专业心理测评量表,完成心理测评与预警系统的开发并投入使用,获得高校同行及多家企业的高度肯定。

 

新锂念

——多功能高适配锂电池电解液的引领者

 


团队负责人:阮弟根

项目成员:谢启明、车艳霞、李冠杰、黎元钦、肖镂钰、郑雅文、陈鸿睿、魏格思、李舒晴

指导老师:邢丽丹、陈敏、张舒瑜

学院:化学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电解液工程研究平台,长期深入研发适配不同类型正极材料的电解液配方,有效解决了当前高镍低钴正极材料与电解液适配性差的市场痛点,实现电解液多维度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性能。在终端设备的应用如电动汽车上,本项目开发的电解液相较于市场同类竞品具有明显优势,可为推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绿色环保产业进程提供强大支撑。

 

碧蓝科技

——中国纳滤连续化生产首创者

 


团队负责人:黄福涛

项目成员:江志彬、张文君、陈哲禧、庄程龙、彭雅豪、刘晓霏、叶泽川、吴立昂、黄汝真

指导老师:张思慧、李伟善、张立国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项目介绍: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平板纳滤膜生产技术的困境,团队历时两年研制出平板纳滤膜连续化生产线,产品具有水通量大、操作压力小、脱盐率高、定价空间大的特点。技术团队由博士生领衔,发表论文 8 篇,并获得国家专利。在未来 5 年内,项目将专注于饮用水净化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碧蓝科技,致力于实现中国平板纳滤膜自给自足。

 

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

华师团队一路

始终坚持挑战自我

成功的幕后

他们做出了这些努力

 

  关注社会痛点,为爱出征  

 


“紫荆云陪伴”项目负责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二学生李斯棋表示,项目始于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各类支教、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关注到,大部分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师长的陪伴而感到孤独,进而影响其成长发展和心理健康。这一社会痛点让他们有所思考,进而有所行动。

 


回顾参赛过程,团队成员感慨万千,“这是一次永远难忘的参赛经历,感谢坚持不懈、拼尽全力的队友们,更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我们在老师们的陪伴中一路成长,收获满满。”



团队指导老师张思慧提到,紫荆云陪伴这支队伍的队员们有远在千里外的贵州、西藏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学生,也有其他参与短期支教项目的学生。由于时空的限制,疫情期间队员们只能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讨论,但队员之间十分团结,不断打磨、提升和凝练。最终,该项目成为我校唯一通过直通车赛制冲向全国决赛终审答辩的团队。在张思慧看来,大学生创新不仅需要关注社会需求,更要着眼社会实践,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是做出一个好项目的基本要求。

 

  反复打磨,把握机遇与可能  


NOEM科技项目团队迎合节能环保的时代潮流,推进高性能、可再生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市场化应用。化学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17级本科生林耿忠是团队成员之一,他认为,虽然项目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但它仍是一颗萌芽的种子,离真正的成熟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面对科研成果从理论落到实际的困难,NOEM科研团队积极转变思路,分工协作,反复打磨项目,悉心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充分备赛。

 


林耿忠坦言,备赛过程中团队不可避免地遇到分歧,起初队员们也经常僵持不下,“但后期我们会更多地放下己见,先寻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再做决定。”他们曾忙到凌晨四五点,夜以继日地工作,挑战杯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机遇与期待。林耿忠表示:“以前更多地只是了解学术理论,但是现在好像学到了更多商业的知识。知识变现好像得到了更多的实践与可能。”

 


化学学院KAB创业讲师卜姝华是NOEM科技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她认为,团队凝聚力和对细节的反复打磨,在挑战杯这个漫长的赛事中尤为重要。技术优势是NOEM科技团队的一大亮点,绿色环保成为其市场价值的有力保障。卜姝华表示,项目研究成果不仅为有机电极材料走向商业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华师学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她建议同学们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时要注重前期积累和团队协作,“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想法和进展都需要时间和知识的积累。”

 

  团队携手,在困难中突破自我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8级研究生李佳隆是华智光信项目的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的产品是一种能够实现信能共传的微结构光纤,立足于当前5G基站铺设的国家重点需求领域,为5G远端基站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共同传递。关于备赛,李佳隆提到,硕士生跟本科生不同,课题组有多个项目,年末有的项目要结题,有的要年终汇报。他感慨,“团队在这一阶段都是忙得连轴转!” 项目最终能获得成功,离不开导师和队员的支持,李佳隆谈到:“虽然也有压力很大的时候,但融洽的氛围总能帮助我调节,我也会找自己的指导老师谈心,老师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提到令他印象最深的时刻,李佳隆的语气激动起来:“肯定是我们信能共传微结构光纤的‘生日’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他指的是2019年11月18号,作为研究成果的光纤被成功拉出来的那一天。这个项目给李佳隆带来了很大的成长,不断深挖专业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形成闭环的能力是他备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作为团队指导老师之一,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侯峙云表示,与金奖失之交臂虽有遗憾,但同时也对队员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课题组项目进度较为迟缓,但在得到可以返校的消息后,队员们第一时间从各地返回实验室加紧工作。这种积极严谨的科研精神、备赛态度和团队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侯峙云。“备赛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过程”,侯峙云鼓励同学们要利用好学校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参与科研,实现自我突破。

 

  学校学院重视,营造良好双创氛围  


校团委书记连泽纯是我校“挑战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她表示,此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华师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取得了学校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这一历史突破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坚持、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学校学院的重视与全程跟进。她由衷地感谢老师、同学们的辛勤付出。

 


“‘赛中成长’比‘赛后夺金’更重要。”连泽纯常常这样鼓励学生。陪伴参赛项目经历一年多的数十次打磨和演练,连泽纯看到了学生们一年来的成长。她表示,比起竞赛结果,我们更希望项目能够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连泽纯希望,在校团委推动高端精英竞赛普及化的努力下,学生能深入了解挑战杯,并积极参与;通过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老师能积极投入到项目指导中,进而形成更好的双创氛围。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健全激励机制,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抓手,积极推进实施学生课外科研“卓越英才计划”,推报省级“攀登计划”立项培育,承办“攀登大讲堂”、“创业大讲堂”活动,每年举办创新创业重点项目训练营、培训讲座、“创业者沙龙”、“学者下午茶”,以及系列打磨活动近百场次,形成了学校领导重视、部处学院协同、师生联动促进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实现了对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带动和创业引领。

 

见证了团队的优秀成绩

以及幕后不惧挑战的坚持和努力

你是否也想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呢

让我们共同期待

华师学子未来新的突破和成长吧


  #往期回顾#  




采写丨林颖怡 谭丽蓥 王艺璇

谭泳儿 杜漾思 潘宇娜 李沂畅

陈佳龙 苏美虹 黄彬辉

摄影丨王艺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吴雨凡 关键虹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