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打怂后,变得保守而阴郁:宋朝的四口大锅,宋太宗要背(四)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点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字,关注本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 

在本公号本系列的上篇文章《“将从中御”,“崇文抑武”:宋朝的四口大锅,宋太宗要背(三)》中写道:辽宋的“高梁河之战”,赵光义只身逃离战场后,溃逃的宋军慢慢聚拢起来,交流了一下情况后认为,宋太宗赵光义已死于乱军之中,为国捐躯了。于是将领们便想拥立随军作战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为皇帝。

赵光义在得知这件事后,先是隐忍不发,进行了几天几夜的深刻反思。结论是:

自己一点没错,一直正确,一切责任全在武将们。于是就用了个大招,叫“将从中御,从而开始了宋朝“崇文抑武,文在武上”的进程。

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要打仗的时候,前线将领必须先把情况汇报给皇帝赵光义。然后赵光义和他的秘书班子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和排兵布阵图,再传达给前线将领。为了保证前线将领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和排兵布阵图,赵光义再向前线部队派出监军,由监军来监督武将的执行……

这就坏事了。

宋太宗赵光义的这个思路要是放在21世纪,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21世纪信息时代,大家可以打电话、开视频会议、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拉个群进行群聊。可在北宋那个时候,传达信息和指令的最快方式就是靠“快马加鞭”。



前线将领派人“快马加鞭”把战场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在发挥自己的天才思维制定好作战计划、画好排兵布阵图后,再派人“快马加鞭”送给前线将领,没有十天半月是不行的,而这时战场情况往往已经变了。比较极端的情况是:

皇帝的作战计划和排兵布阵图终于送到了前线,但找不到部队了,因为仗已经打完了……

所以“高梁河之战”后,赵光义用将从中御”的办法来控制武将、指挥战斗,败多胜少,很难再取得胜利了。不但从辽国那里收复幽燕的计划破产,连对南方的交趾(静海军)、西北的党项(定难军)用兵,也是接连失败。

后来赵光义对宰相吕蒙正说:“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 意思是:

关键在于对内以德治国,外面的四夷咱就不管他们了。

赵光义这是公开认怂了。曾立志做战神的宋太宗赵光义,从此停止了武力开疆拓土,而全面转向守成、防守。

但问题来了,其实是回到了本源的问题:

当不了战神,证明不了自己的英明威武,赵光义就感觉自己的皇位、和将来皇位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赵光义的皇位取自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所以对他的皇位和传承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弟弟赵廷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



尤其是赵德昭,更被赵光义视为眼中钉。因为前面说过,当“高梁河之战”赵光义自己驾驴车一路狂逃的时候,前线将领们竟曾想拥立随军作战的赵德昭为皇帝!

所以后来赵光义首先打击赵德昭,包括在朝堂上公然对大侄子赵德昭进行羞辱、威胁……于是那天赵德昭下朝回家后,想不开,自杀了。

对弟弟赵廷美,赵光义则借口弟弟图谋不轨,一贬再贬,越流放越远……两年后,赵廷美也忧愤而死。

对弟弟和大侄子两个至亲的去世,赵光义也曾痛哭流涕,说:何以至此!大概意思是:

都怪你们格局小,情商低,想不开,可不能怪我啊。

至于赵德芳,就是评书《杨家将》中“八贤王“赵德芳的离奇死亡,赵光义就更说不清楚了。有很多人认为,赵德芳是赵光义下手害死的。

虽然上面这一切都没有证据,但:

赵光义的皇位取自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他不但要为哥哥的离奇死亡背锅,对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赵德芳的死,也是要背锅的……


本公号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开国皇帝之:宽厚感恩套路深的宋太祖

开国皇帝之: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唐朝的开国皇帝,玄武门之变,凌烟阁24功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